学术成果
 
 
   
 
 

雕塑系团队斩获“安吉印象·文创筑梦”大赛“最佳创意奖”

近日,雕塑系团队在“安吉印象·文创筑梦——第四届艺术青年入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创意奖”。

近年来,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积极面向全国招引青年大学生,成功举办书画展览、当代艺术展览、动漫展等系列活动,持续获得艺术界与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是安吉县第三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的分赛题。格物长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承办方之一,向全国十余家高校发出参赛邀请。在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教授的推介下,雕塑系教师王朝勇与研究生孙蕾于2025年4月21日赴安吉实地考察,先后走访大余村景区、吴昌硕故居、竹子博览园等地点,并在云上草原国际会议中心参加大赛交流会。交流会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许正龙教授主持,全国十余家高校的师生代表围绕“美院教育与文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为推动以赛促教、以团队协作角逐奖项,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雕塑系通过各年级班级群公开招募参赛学生。通知发布后,同学们报名热情高涨。4月25日,王朝勇老师在雕塑系多媒体教室为报名同学举行大赛启动仪式,会上介绍了赛事优势,播放了安吉实景照片,并引导同学们在遵循实用性、艺术性、原创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实用物品、装饰品、把玩艺术三个类别展开设计。同学们课下深入了解安吉历史文化,积极交流研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每人以效果图形式完成并完善至少一件设计方案。

5月20日,来自雕塑系不同工作室的10位参赛同学在多媒体教室逐一汇报创意方案。同学们的设计丰富多样,不仅实现了对安吉白茶、竹等当地特色文化的艺术性转化,还涵盖实用物品与装饰品等多个领域。谭勋教授、赵展副教授、王礼军老师及王朝勇老师共同参与作品点评。会后,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以天美团队名义提交创意方案。

经组委会邀请业内专家评审,天美团队凭借出色创意斩获“最佳创意奖”及8000元奖金。据了解,主办方和承办单位下一步会根据十余所院校提交的方案进行线上方案展览,选择性地进行实物转化。与获奖同学建立长期合作模式,为当地创造长期的经济效益。期待天美同学们在项目后期创造更多佳绩。


           

以赛事为纽带,深化教学与实践融合


当下,政府、企业与学院的合作模式日益多元,学院积极引进社会项目进校园。近年来,雕塑系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教学改革,雕塑系教学水平逐步提升。高度重视学院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坚持教学相长,鼓励并组织同学们参与艺术创作营和各类艺术赛事。在服务社会文旅发展中成果显著,多次斩获社会类奖项。以项目带动教学,不仅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更助力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心。

       

 

在赛事历练中实现自我成长

此次天美团队获奖,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奖金,更激发了创作热情,在赛事中得到全面历练。从考察研究、讨论构思到方案设计、汇报修改再到最终提交,同学们全程参与,熟悉了项目完成的完整流程与要求,为今后独立参与社会类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学们格外珍惜此次机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更深刻认识到:唯有从个体艺术家转变为社会服务者,从为自我创作转向为社会设计,认真倾听甲方需求,才能高效完成优质项目。 

参赛作品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作品名称《竹影清风》创意说明

四面都可自立,随意放置皆可欣赏竹林小景。

    将其立放可以看出“安吉”二字, 横放则是竹海风景。安吉的竹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将二者巧妙结合,并融入生活用品中,兼具文化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诗人白居易曾来过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来到安吉,竹海的清香沁人心脾,带来深刻的印象,我将竹林框进-方小天地,当旅客们带走它,每每见到, 便会想起竹影清风。

材料说明:

木质框架喷漆上色,框内三层印刷图案透纸背板铺灯带

细节详解:

内框里有发光板, 板前是三层竹子剪影,最外面一层颜色深,里层颜色浅, 印刷在透明塑料膜卡上,夜灯开关藏于背面, 不影响美观。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名称:《竹韵·胸针》

材质:金属锻造

设计说明:

本胸针主体以安吉当地常见的竹子形态为蓝本,提取了竹子修长挺拔、竹节分明、竹叶轻盈的特征,采用金属锻造的工艺进行创作,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自然。别针点缀于衣襟领口间,传递安吉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让安吉竹文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安吉文化对外传播的微型载体。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作品名称:樊"字刺绣方巾

尺寸:40cmx40cm

材质:棉、聚酯纤维、涤纶等

创意说明:

方巾作为伴手礼用途广泛,可作为于配饰搭配日常服装,也可用来装饰和点缀包包礼盒等。线条与图案采用刺绣工艺,取吴昌硕篆刻字“樊”,“樊”意为篱笆,筑篱围绕正是乡村自然景色。在文学作品中,“樊笼”常被用作象征性的意象,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图中加入由篱笆纹围绕着安吉独有龟甲竹图样、大熊猫图样、睡莲图样,以及当地盛产的茶叶图样。颜色取庄重典雅的绿、黑、紫、蓝、红,由五色相互协调组成。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竹影叠翠X白茶生香》——天津美术学院 季心怡

尺寸:123mm*103mm*41.5mm

材质:

包装外盒封采用安吉竹编元素,编制一条竹质盒封,以竖立式方式包裹。包装封面两束竹叶图案部分,采用浅浮雕压制工艺,以竹青底色+烫金轮廓,局部叠加哑光米白涂层,呈现凹凸立体的触感。整体制作材料选配再生麻布材质,提升质朴感。

创意说明:

包装以竹叶、竹编工艺为灵感,打造层次丰富的竹纹图案,传递安吉白茶与竹林共生的自然意境,另每盒包装内附赠一组对折双面的茶与书法文本卡片,从茶与书法的角度与形式,象征安吉文化向大众的转化与连接。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创作说明

以安吉茶竹文化为基底,打造「茶韵三国」主题茶品。茶饼甄选安吉白茶压制,表面镌刻三国吴将朱治、朱绩、朱然戎装纹饰,融茶香与历史厚重感于一体。外包装采用安吉竹编工艺,提手处采用非遗编织文化符号,竹香与茶香互衬,让茶品成为安吉生态与三国武魂共鸣的载体。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竹影流光-睡前小台灯

创意说明:

本款睡前小台灯以“徽派雅韵•竹影流光”为核心设计理念。将江南水乡的人文意境与自然材质完美融合。底座造型提取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以水墨灰陶瓷为基底,复刻马头墙层叠错落的轮廓线条,局部点缀浮雕技法呈现徽派建筑的砖雕纹样,在方寸之间勾勒出”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经典意象,赋予产品沉稳雅致的东方美学气质。

灯体部分采用安吉传统竹编工艺,编织技法上,以十字编,绞丝编,梅花编等多种手法交织,形成疏密有致的纹理结构,既保留竹刷天然的肌理质感,又通过光影投射营造出朦胧柔和的光晕效果。当灯光亮起时,竹编纹理在墙面映出灵动的光影图案,仿佛將竹林月色引入室内,为卧室空间增添静谧温馨的睡眠氛围。

整仙设计兼顾功能性与艺术性,底座内置智能调光模块,通过触控操作实现三档亮度调节;竹编灯体采用可折卸设计,便于日常清洁维护。产品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让传统建筑美学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当代家居场景,打造兼具文代底蕴与实用价值的夜间陪伴好物。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

《竹迹·循环历》一非遗再生竹编交互月历

时间可拆解、技艺可循环。

 

以安吉非遗文化和日历为参考。整体外观为安吉竹编

日期篾条:以抽一竹篾片为当天日期,插在配套竹筒上。

竹筒:过去的日期可暂存在竹筒中,待一月过可开始使用竹筒中竹篾片进行编织。

内部嵌入数字滚轮,年月份可自行更改。

 

文化传播: 传统竹编技艺,需与现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一次性日历产品造成资源浪费,借助竹文化可持续理念  可持续性设计。

1.循环使用:  竹条可编织或“复位"循环  使用(套装提供替换件  )

2.应用场景:家用日历 ,文旅纪念品

 

竹筒笔洗:

将安吉竹文化与文房用具结合造型,盖上可保湿

盖子部分印有凹刻的“安吉”二字和竹图案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创作说明

以安吉的竹文化切入,将传统线香融入竹子元素的同时结合当地特有的安吉白茶,以白茶香型作为特别之处形成有机的融合。结合当地的白茶文化,制作配套的可替换式茶宠。磁吸底座,只需一块磁铁便可任意更换。香插底板可使用当地生产的竹材料制成,更富有当地特色。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创作说明

“竹海叠翠笔架”设计方案不仅想把它打造成一件书写工具,更是一幅承载安吉山水人文的立体画卷。

    灵感来源是来自于:安吉,素有“中国第一竹乡”美誉,108万亩竹林连绵成海。当地层层叠叠的梯田茶田,记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艺术巨匠吴昌硕的故乡,其笔下苍劲的竹石图,承载着文人风骨与东方美学。

所以我的设计,将竹海、茶田、大师墨韵,熔铸成一件可以摆在桌上的的文化符号。以“凝萃安吉精气神”为核心理念,希望让使用者在提笔落墨间,感受千年文化的流淌。

在结构设计上,我以“立体山水”为概念:

产品主体选用3-5片弧形竹板层叠交错,每一片竹板的弧度复刻安吉梯田茶田的起伏曲线。

笔架底座以竹根为原型,通过手工雕刻技艺,逼真呈现竹根的瘤疤、孔洞等天然肌理。这些岁月留下的印记,诉说着竹海深处的沧桑变迁,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故事感。

在竹板右下角的空白处,我们采用阴刻工艺,复刻吴昌硕《竹石图》的线条。当笔架组装完成,这些线条会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竹石图。

这款笔架不仅是实用的文房用品,更是一件可收藏的艺术品:

通过笔架这一载体,让安吉的竹海、茶田、吴昌硕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安吉文化的微型名片。

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既能感受书写的乐趣,又能通过指尖触碰,与安吉的山水人文产生情感共鸣。

“竹海叠翠笔架”,是我们对安吉文化的一次诠释,希望这款产品,能让更多人领略安吉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品图片

 

个人照片

 

 

简历

 

设计方案

 

创作说明

   安吉作为“中国竹乡”,其竹文化历经千年沉淀,早已超越材质本身,成为东方美学中“清雅、坚韧、自然”的精神符号。此次灯具设计以安吉竹文化为灵魂,将竹材的物理特性与文化隐喻深度融合,在形制与意境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安吉竹文化的根基在于“竹尽其用”的生活智慧。设计选取安吉特有的毛竹为外框材质,其细密的纹理与坚韧的质地,既延续了当地竹编工艺的实用性,竹材天然的淡黄色泽在暖光映照下,会泛出温润的肌理光泽,如同安吉竹林在晨雾中折射的微光,将"竹之本色”转化为视觉温度。

   灯具外框的笼状结构,灵感源自安吉传统竹编”笼屉”的几何形态,内部球体光源被竹条编织的网格包裹,形成“竹笼映月”的意境—这一结构既暗合安吉民间"竹笼灯”的照明传统,又通过球体的现代造型,让传统竹编工艺从实用器转变为文化载体。

   安吉竹文化中“空心有节”的哲学内涵,在灯具设计中转化为“空”与”实”的辩证关系:竹框的镂空编织让光线得以穿透,形成”光影如竹影”的动态效果,暗喻竹子“虚怀若谷”的品格;而灯具整体的对称形制,则源自安吉传统竹建筑的中正美学,传递“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当灯光亮起时,竹纹在墙面投射的斑驳光影,恰似安吉竹林在月光下的剪影,将自然景观微缩于室内空间。

 

 

 

 

作品图片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